第四版《城市規劃原理》教材后復習思考題7-3

答:農村地區大量勞動力流失會給社會穩定帶來很多問題,青壯年勞 動力大量外出,加重了農村地區知識型人才流失;留守勞動力整體素質下滑,新技術推廣難度加大;從事農業勞動力不足,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和土地流轉困難;后備 干部選拔困難,使農村地區集體事業發展受到阻礙;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使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更加艱難;比較利益驅使厭農思想嚴重,農村地區新增勞動力來源 堪憂等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城市規劃在對農村居民點進行規劃時,應適當做出調整與對策:
1)推廣土地集約化經營。要打破傳統思想,對于青壯年勞動力外出較多的村,可探索嘗試走土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把土地有償轉包給有能力的經營業主,讓業主對土地進行規模經營,這樣既可以做到集約化利用土地,又就地轉移了勞動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2) 增加對農村人力資源建設的投入。通過加強農民職業技能教育,系統提升農民的知識和技能,從整體上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要結合留守勞動力的實際,因地制宜,有 針對性地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培育有技術、會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使每位留守勞動力真正掌握1~2門適用技術,實現農村留守勞動力由體力型向技能型、 知識型轉變,彌補當前農村技術、勞力的不足。
3、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協調關系很大, 尤其是農副產品深加工、第三產業發展比較緩慢。農業經濟品牌打不出去,特色產品不能真正形成,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經營,不能為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 基礎。因此,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拓展農村二、三產業的就業空間。
4、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結合新 農村建設,在做好新村規劃的基礎上,結合開展農村環境的集中整治活動,發揮中心集鎮的帶動作用,堅持走城鄉一體化道路,搞好農村道路、治水、能源、通訊等 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村新起來、美起來,吸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留守農村、扎根農村、發展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