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城市規劃原理》教材后復習思考題2-2
答:比較典型的為(1)(4)(5)(7)(9).
(1)周代洛邑城:
“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禮的設想規劃城市布局。召公合周公曾去相土勘測定址,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城市建設,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城市規劃文件。
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的《周禮·考工記》記述了關于周代王城建設的空間布局,《周禮·考工記》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開始進入都城建設規劃,這是中國古代規劃思想最早形成的時代。
(2)戰國時期
戰 國時代,《周禮》城市規劃思想受到各方挑戰,象多種城市規劃布局模式發展,豐富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布局模式。如吳國國都規劃時,伍子胥提出的“相土嘗水, 象天法地”的規劃思想。最為重要的是《管子》《商君書》等著作的出現。其中,《管子》認為“因天材,就地利,顧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
(3)秦漢
秦王朝信神,其城市規劃中的神秘主義色彩對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影響深遠;王莽代漢取得政權后,修建國都洛邑。洛邑城空間規劃布局為長方形,宮殿與市民居住生活區在空間上分隔,整個城市的南北中軸上分布了宮殿,強調了皇權,周禮制的規劃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體現。
(4)曹魏鄴城
鄴 城于公元213年營建,已采用城市功能分區的布局方法。鄴城的規劃繼承了戰國時期以宮城為中心的規劃思想,改進了漢長安布局松散,宮城與坊里混雜的狀況。 鄴城功能分區明確,結構嚴謹。城市交通干道軸線與城門對齊,道路分級明確。鄴城的規劃布局對此后的隋唐長安城的規劃,及對以后的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發展 產生了重要影響。
(5)三國時吳國國都金陵(今南京)
金陵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勢發展,以石頭山、長江險要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皇宮位于城市南北的中軸上,重要建筑以此對稱布局?!靶蝿佟睍r對周禮制城市空間規劃思想的重要發展,金陵時周禮制城市規劃思想與自然結合理念的典范。
(6)南北朝時期
南 北朝時期,佛教與道教空前發展,開始影響城市規劃思想。主要影響兩個方面:一是城市布局中出現了大量宗廟和道觀,城市的外圍出現了石窟,拓展和豐富了城市 空間內容;二是城市的空間布局強調整體環境觀念,強調形勝觀念,強調城市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整體和諧,強調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7)隋唐長安城
是 由宇文愷負責制定規劃的,先測量定位,后筑城墻、埋管道、修道路、劃定坊里。整個城市布局嚴整,分區明確,充分體現了以宮城為中心,官民不相參合便于管制 的指導思想。里坊制在唐長安得到進一步發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城市道路的連接方式相當成熟。長安城主要特征:①采用中軸線對稱的格局;②采用規整的方 格路網;③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
(8)宋代
宋代開封城的擴建,出現了開放的街巷制度,是中國古代后期城市規劃布局與前期城市規劃布局區別的基本特征。
(9)元大都和明清時代的北京城
元 大都是中國歷史上另一個全按城市規劃修建的都城。城市布局更強調中軸線對稱,在幾何中心建中心閣,在很多方面體現了《周禮·考工記》的王城的空間布局制 度,也突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同時,城市規劃中又結合了當時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要求,并反映了元大都選址的地形地貌特點,表現為自然山水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