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sh9z6"><strong id="sh9z6"><listing id="sh9z6"></listing></strong></acronym>
      <big id="sh9z6"><strike id="sh9z6"><ol id="sh9z6"></ol></strike></big>
      <pre id="sh9z6"></pre>
    2. 東京、倫敦、巴黎控制城市規模的幾項措施

      admin10年前城市規劃論文1082



      早在二次大戰前,倫敦和巴黎市區就十分擁擠,用地緊張,市區工業無法發展,而資本主義生產競爭,設備需要不斷更新,市區內僅有的地皮,價格昂貴,因此一些有條件往外遷的工業就開始往市區外遷移,但往往遷至離市區不遠的地方。

      如倫敦自二次大戰以來,市內工廠的布局有很大變動。自1945至1968年間,倫敦地區3270個工廠中,將近一半是搬過家的,搬過家的工廠職工數約占全倫敦工廠職工數的36%,而搬遷工廠中60%是搬在離倫敦市中心32公里范圍內,30%在倫敦市區本身變動。

      巴黎市區內工業也因發展受限制,形成了一個自發搬遷的過程。

      而東京工業這種搬遷過程,約開始于五十年代中六十年代初。

       

      一、當工業開始向外搬遷時,這些國家政府為了控制城市規模,有利于疏散工業,控制市區規模,采取了一些措施:

      ??? 一、制訂一系列的法令

      英國在1945年、1947年前后制訂了兩種法令,即工業重新安置法和城市農村計劃法,規定在倫敦新建、擴建和改建工廠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 要提請有關部門批準,發給許可證;根據1971年修訂的城市農村計劃法規定,把面積放寬到倫敦(包括東南部地區)1250平方米,其他地區為1500平方 米。

      英國對搬遷廠審批手續很嚴,首先要審查選址是否合適,特別是對勞動力供應緊張的地區,對勞動力需要和供應情況要嚴格控制。

      法國規定新增工廠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要呈報批準。

      為疏散工業,對愿意搬遷的工廠給予鼓勵和具體補助,辦法有以下幾種:

      1、英國規定對搬遷廠基建費用補助20~40%,對于第一年搬遷后的機器折舊費給予補助44~100%,并且對職工發給雇用獎勵金,職業訓練補助費。法國對搬遷人員和家族的旅費和搬遷費全部支付。

      日本提出搬遷廠的固定資產費3年內免稅,但固定資產中,建筑物、機械裝置等設備的價值不得超過1000萬日元,總建筑面積不得超過拆去的舊工廠建筑物的兩倍,拆遷期限一般規定在3年之內。

      一些國家還在新建設地區由政府投資建廠房出租或出售給搬遷工廠,工廠搬到新建地區后,產品還優先給預訂貨。

      2.除制訂一系列限制和獎勵政策外,還有相應的規劃工作跟上。

      首先,全面調查,制訂區域規劃,遷移較大的工業,組織工業小城市。

      巴黎從1962年開始制訂地區規劃,確定了100個工業區,其中70多個是有一個開發人私營的,每個區至少有20平方公里的面積,都有比較方便的水路和鐵路交通。

      東京自從1957年開始就陸續在周圍各縣建起了幾十個工業區,其中許多廠子是市區遷出的。

      其次,對于市區內一些小工業,制訂規劃,將其遷至市區附近,組織工業小區。小區內比較注意綠化環境,因此歐美許多國家,將這種工業小區稱謂工業公園。

      如在巴黎東部,離巴黎4公里處,建立了一個工業小區,在一幢多層工業廠房內,有幾個中小工廠。資料介紹,這些工廠遷至離市區不太遠的地方,可為不能遠離 市區的工業提供有利的工作條件,而且可容納一些在近郊要求就業的工人就地工作,也為在市區內擠成一團無法發展的中、小工業找到了出路。這個地區有鐵路和公路環直達,多層廠房是四層的,共4.3萬平米車間和2500平米辦公室,還設有食堂,樓頂平臺是綠化區,結構靈活,每層都可??ㄜ?,層高6米,車間可設吊 車,職工人數可容納1000人。

      東京市內中、小工廠分布很集中,墨田區一平方公里范圍內有3000個工廠。1969年、1971年先后制訂了“中小企業高度化事業”“中、小企業近代化促進法”,將某些行業建在一起,如已建成八王子市紡織工業小區。

      3.遷移的舊址,控制利用

      東京地區對遷移后的工廠舊址作了規定,根據都市計劃法,除了在工業專用地區和港區遷出的廠址用地可再建新廠外,其他地區,一律不能再建新廠。而且在可建 廠地區建時,也必須改善環境,根據環境保護的要求,制訂公害防止計劃,三廢合理處理等措施,上報批準。1972年開始,東京地區曾騰出了277公頃用地作住宅和市政設施,但由市區騰出的工廠用地,有不少都被事務所占去。

      現在,東京、巴黎和倫敦市區內,除有部分為居民直接服務的印刷、服裝、日用化裝品等輕小工業外,其他大工業都已基本上遷至郊區。

      二、控制在市中心區建事務所

      市中心區建設各種事務所,就業崗位年年增加,造成城市中心擁擠不堪根本原因,為此,政府部門也采取了一些辦法。

      1、提出限制在市中心建事務所的規定

      巴黎對市中心新建辦公樓征收高稅,稱“擁擠稅”,事務所新增面積1000平米以上要經過批準。

      倫敦1963年成立了“事務所選址指導局”,接受商談往外搬遷事項,到1975年底,總共接受了4000多件,其中已經搬遷的公司1890個,有雇用人數13.4萬人。

      1963年倫敦規定事務所擴建,可達到已有建筑物體積的10%,后來改為面積可達10%。1964年工黨上臺后規定倫敦圈60至70公里半徑之內,設立 事務所的面積超過270平米,要有許可證,1972年產業法規定,向擬開發地區搬遷的事務所,對新雇用職工人數的50%發給補助金,對搬遷的工作人員平均 發給800英鎊補助金。

      東京為促使事務所分散建,提出了5條辦法,建事務所的地區的交通設施要先行準備,疏散的就業人員的住宅要優先考慮,收用土地權限要有明確規定,并對事務所 貸款和稅收方面給予優待,對市區擴建、新建事務所,或用途改變而要增加建筑面積,都必須得到行政廳的許可,另外對市中心的事務所提高固定資產稅。

      紐約還規定修建事務所時,限制停車場的面積,目的為了限制事務所今后的發展。

      2.制訂規劃,建立事務所中心②

      1956年倫敦英格蘭東南部一個郡的議會曾提出配合事務所的搬遷,在北環路北面和西面發展兩個事務所中心,但是各方面協作不夠,因此建得分散。1957 年倫敦郡議會提出計劃,分散倫敦郡議會提出計劃,分散倫敦市中心,指定在郊區的四個地方發展事務所中心,并同時配備商店。1964年大倫敦議會代替倫敦郡 議會,又提出了建28個中心,其中8個是主要戰略中心,60年代總共有20萬人,這些中心也是商業中心。有關評論認為,現在還很難看出效果如何,但看來這 是解決倫敦人口往外移,配合控制事務所在市區發展所必不可缺少的辦法。

      巴黎1960年地區規劃確定在郊區發展三個,迪藩斯是其中一個,離凱旋門軸線西南4公里,用地690公頃。

      東京確定50公里半徑內,橫賓、川崎以及近郊的中部位置,如八王子、立川、大宮和浦和等地,集中了商業文化設施,準備吸引事務所。東京附近的筑波學園城市是東京市區遷去的科研單位,有關資料評價比較成功。

      雖然事務所遷出去了,但有關資料統計,至少60%的人還在城內居住。而遷出去的也僅少數,在遷出的同時,又有許多新建的,實際上并沒減少市區壓力。

       三、分散政府機關

      1972年10月統計,英國國家公務員總共有69萬人,其中35.6萬多人在倫敦市區以外,離市中心32公里范圍內工作。政府機關曾實行過三次疏散。第 一次是1940年將國防部遷到郊區去;第二次是1963年,研究了9.5萬種政府業務要分散,其中1.4萬種向倫敦以外遷,5500種向城市邊緣分散。 1965年政府又決定新成立的機關都遷到外面去。截止1972年,已經分散的政府業務約22500種,待分散的業務約7800種。第三次分散計劃,從 1974年到1984年,擬分散3.1萬種業務。英國政府這樣做的目的,第一解決人口過密,第二為了推行加強地方事業的政策,第三因為在郊區雇用職員方 便,此外還有削減辦事處經費的意圖。

      但搬遷政府機關帶來的問題是,安排哪些職員去,搬遷機關去以前,先要建公共福利設施,目前政府缺乏投資,同時英國當局又怕分散政府機關會影響政府部門工作效率。

      華盛頓二次大戰期間也疏散了許多政府部門,美國國防部遷到了費吉尼亞州的五角大樓去了,中央情報局遷到離城市16公里的森林里,接著又有許多機構遷出 去,包括原子能委員會和標準局,工作人員約幾千名,地質調查總局原來離白宮很近,工作人員有2000名,現在遷到離白宮56公里以外的新城富斯頓去了。過 去廿年一直在進行,然而由于聯邦政府機構一直在擴大,所以市中心老的政府機關的擁擠情況未有顯著改善。

        四、在郊區建設小城鎮

      倫敦大規模新城建設是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開始的,最初在倫敦周圍建八個新城,以后陸續修建,總共在英格蘭地區有33個。倫敦周圍八個新城吸收了倫敦市區 遷出的工業和四十萬居民。整個倫敦地區人口從1951年到1961年間外遷了56萬,從1961到1971年內外遷了101萬,這和工業小城鎮的建設是分 不開的,因此不少人認為建設工業小城鎮是控制城市規模的有力措施。

      但倫敦周圍建起八個新城后,其中的工業在發展,又從英國全國吸收了70多萬人,因此也有人認為這是造成人口向倫敦周圍集聚的原因,從這點來說,建設新城是不成功的。

      由于英國經濟衰落,沒有投資進行建設,新城建設緩慢。同時,不少英國人對建小城鎮提出非議,認為應該投資改建舊城。不應拿來建新城。目前因為經濟蕭條,有關方面報導,英國官方決定5年之內不建了。

      巴黎周圍,沿賽納河和瑪爾努河,從西北向東南兩條軸線上,呈帶狀發展,選定了八個新城,其中5個已初具規模,規劃考慮1985年8個新城人口達到62萬,2000年預計達到450萬。新城之間和巴黎市區有高速公路聯系。

      東京周圍也建了新城,60年代開始確定了10個城市,但大部分是臥城,其中只有少數是新的工業城市。也有由東京遷出的機關和科研單位形成的城市如筑波學園城市,這僅是極少數。

      東京建的臥城對控制大城市人口不起作用,反而增加了交通的復雜性,因為住在臥城的人大部分去市區工作。如目前在東京常線的鐵路沿線正計劃建臥城,假定 都按計劃建城的話,將增加15萬的住宅,由此預計到市中心上班的人數將增加約11萬人,有關資料報導,現在高峰時間運輸量已是20萬,因此不得不再增加一 條鐵路線。

      五、在大城市周圍建立綠帶

      許多大城市在城市周圍建綠帶,在綠帶內一般禁止修建以防止與周圍地區連成一片。 而最早是從倫敦城市規劃中提出的。倫敦早在1938年制訂的“綠化法”中就規定倫敦市周圍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綠帶,綠帶屬于國有的,法律規定,綠帶內 可從事農業,建設與人民生活有關的乳牛場以及游樂休息場所、墓地等等。1963年政府發表白皮書,決定動用一部分綠地解決住宅房荒問題。如在綠帶內建部分 住宅,可解決25萬人的住的問題,但是最近又明確規定綠帶要保護。1976年制訂的大倫敦發展計劃規定,不管國家、地方公共團體,以及任何人都不能動用綠 地,所以這部分綠帶只占了一部分,基本上保存下來了。但綠帶周圍擴展很快。

      東京周圍也規劃了綠帶,但實際上一口氣被并吞了。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市區周圍也有寬4.8至8公里的綠帶。

      從一些大城市實際建設情況看,許多城市綠帶沒保住,即便基本保住,在綠帶外面同樣進行許多建設,城市還是不斷向外擴展。

        六、建立低于市中心一級的二級中心,以疏散市中心壓力

      東京在市中心三個區(港區、千代田和中央區)以外六公里不遠的地方,沿山手鐵路環線的丸之內地區周圍,建了三個二級中心,即新宿、池袋和涉谷。新宿付中 心六十年代開始建,68年完成,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多,在這個地區建了許多超高層建筑,是各種類型的公共建筑。還有住宅,它是個文化娛樂, 行政和商業中心,吸引許多人,目前已顯得十分擁擠,交通也很復雜。因此新宿二級中心的建設,實際不是市中心區的疏散,而是市中心區的擴張的必然結果。

       

      相關文章

      論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和諧性(轉)

      摘要:文章論述了城市是集建筑、綠化、道路、水系、人文風景等共同組成的服務于人的空間。城市規劃解決的是上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覺感受尺度為準組合而成的城市空間,而建筑設計則解決諸因素中建筑個體功能以及城市控...

      [轉載]十座神奇的未來城市規劃設計

      [轉載]十座神奇的未來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者、社會學家和科幻作家們早就在規劃和描繪著陸地、海上甚至太空中的未來城市藍圖。這里列舉的10個例子,有的古怪,有的富有創意,有的頗具可行性,有的已經建成,還有的當然還只是幻想。人類未來的生活和...

      城市規劃的工作進展與完善方向

      ???一、“十一五”期間城市規劃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法制建設工作 ????1.以城鄉統籌規劃發展的理念修訂出臺了《城鄉規劃法》 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

      意大利城市規劃芻議(轉)

      意大利的城市都是旅游城市,它的鄉村,包括小鎮和村落,大多可以作為鄉村度假旅游地,尤其是托斯卡納地區的城市和鄉村,是全球人都喜歡的美輪美奐的 度假旅游地。其實,他們建設旅游城市并非刻意追求,而是在城鄉規...

      花園城市-新加坡---觀后感(轉)

      ???????本文根據《城市的遠見》系列紀錄片整理而得 英國人史丹佛·萊佛士在一八一 九年抵達新加坡,代表英國東印度公司從荷蘭人手中取得新加坡的經營權。五年后,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在東方的殖民地之...

      世紀之交的中國城市等級規模體系(轉)

      世紀之交的中國城市等級規模體系 根據全國設市城市及其人口統計資料,1998年,全國設市城市已達 668個,建制鎮達18800個,與1978年的193個設市城市和2173個建制鎮相比,...

      欧美国产亚洲另类一区_日本xx13一18处交高清_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图片_欧美XXXX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