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路徑——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研究
作 者: 苗建軍 著
出 版 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來自于作者的博士論文,也是作者承擔的兩個教育部課題的部分成果。全書分為7章,特色是宏觀
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以城市發展極、發展力和發展序的理論為分析工具,以山東沿海城市帶為研究對象,概括了中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道路問題:空間發展路 徑、經濟發展路徑、文化發展路徑和制度發展路徑,在城市發展理論和路徑成長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心城市的協同發展理論框架。本書適合 從事區域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產業經常讜研究的高校教師特別是碩士生、博士生閱讀,也可以供城市研究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作者簡介
苗建軍 男,1955年8月生,山西省長治市人。煙臺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1974年至1978年在家鄉做中學教師,1978年至1988年在山西大學
工作和求學,
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碩士,1988年至1993年任山西財經學院講師,1994年任煙臺大學副教授,1999年晉升教授。先后與人合作和獨立研究的課題有:中國古
建筑回音原理研究(1984年);科學、
技術、經濟、社會、生態協同發展研究(1993年);中國居民消費結構研究(國家“八五”項目);技術創新與產業群形成
機制研究(1994年),國民經濟信息化研究(1998年)曾獲山西財經學院和煙臺大學優秀教師稱號。發表論文30多篇,獲山西省經濟學會一等獎1項,山東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1項。
目錄
導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研究背景
第一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研究及其意義
一 為什么研究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
二 如何研究中心城市發展
三 研究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意義
第二節 中國城市發展簡略回顧
一 中國的代城市的非正常開局
二 1949-1978年的城市發展
三 1979-1992年的城市發展
四 1993年以后的城市發展
第三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研究的概念與理論
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研究的概念
二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研究的理論依據
第四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研究假設與方法
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研究的基本假設
二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研究框架
三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理論
第一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研究文獻
一 西方關于中心城市發展的理論
二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城市發展
第二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形成機理
一 中心城市的區域性成因
二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區位選擇
三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特征
四 設立中心城市的行政規定
第三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力理論
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力含義
二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力的構成
三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第四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
發展極理論
一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極化發展理論
二 區際分工中的中心城市發展極
三 區際差異就是中心城市發展極差異
第五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序理論
一 城市發避孕藥序的含義
二 城市發展空間序
三 城市發展經濟序
四 城市發展制度序
五 城市發展文化序
六 城市發展的結構序與功能序
第六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分工模型
第二章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間發展路徑
第一節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間結構
一 區域性中心城市空間的經濟解釋
二 區域性中心城市空間的區位解釋
三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邊緣區空間
四 數理的城市空間描述
五 區域性中心城市空間的序化
第二節 宏觀視角的中心城市的空間結構
……
第三章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路徑
第四章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文化發展路徑
第五章 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