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區規劃原理與設計方法/高校建筑學與
城市規劃專業教材
作 者: 胡紋 主編
出 版 社: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編輯推薦
本書是高校建筑學與城市規劃教材之一,是一部關于居住區規劃與設計的實用教材。全書內容涉及居住區
規劃設計概論、不同類型的居住區、居住區規劃結構與形態、居住區的建筑構成、居住區的外部空間設計、居住區道路系統及
停車設施規劃設計、居住區室外環境及綠化規劃設計、居住區
市政工程規劃、居住區豎向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指標與規劃設計成果、居住區物業管理及居住區規劃設計前瞻等,適合城市規劃相關專業學生學習。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了城市居住區發展的基本理論與規劃方法。在編著過程中,引用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居住區及其環境規劃設計研究》(2002BAB06B02)最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全書共分十二章闡述:居住區規劃設計概論、不同類型的居住區、居住區規劃結構與形態、居住區的建筑構成、居住區的外部空間設計、居住區道路系統及停車設施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指標與規劃設計成、居住區物業管理及居住區規劃設計前瞻等。
本書為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建筑學及相關專業教學用書,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的設計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居住區規劃設計概論
第一節 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居住區的類型、規模及相關概念
第二章 不同類型的居住區
第一節 不同區位的居住區
第二節 不同地形地貌的居住區
第三節 經歷不同時間歷程的居住區
第四節 屬于不同社會集群的居住區
第五節 不同經濟層次人居住區
第六節 不同社會容納度的居住區
第七節 不同功能混合型的居住區
第八節 不同建設方式的居住區
第九節 不同層數類型的居住區
第十節 不同建筑密度的居住區
第十一節 不同居住社群的居住區
第十二節 居住區類型的多元化趨勢
第三章 居住區的規劃結構與形態
第一節 影響居住區規劃結構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居住區規劃結構的基本形式
第三節 居住區規劃結構的
布局形態
第四章 居住區的建筑構成
第一節 居住區的住宅設計
第二節 居住區的公建及
配套設施設計
第五章 居住區外部空間設計
第一節 居住區外部空間的特征
第二節 居住區外部空間的構成要素與空間限定
第三節 住宅群體空間組合
第四節 公共建筑布局與外部空間組織
第六章 居住區道路系統及停車設施規劃設計
第一節 居住區道路分級及基本要求
第二節 居住區道路的技術構成
第三節 居住區停車設施的規劃設計
第七章 居住區室外環境及綠化規劃設計
第一節 我國當前居住區室外環境狀況與特點
第二節 居住區綠化的功能
第三節 居住區綠化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 綠地的布置
第五節 植物的種植
第八章 居住區市政工程規劃
第一節 居住區市政工程和規劃
第二節 給水工程規劃
第三節 排水工程規劃
第四節 電力工程規劃
第五節 電信工程規劃
第六節 燃氣工程規劃
第七節 供熱工程規劃
第八節 防災和環衛工程規劃
第九節 居住區工程規劃中的管線綜合
第九章 居住區豎向規劃設計
第一節 豎向規劃設計的內容與設計原則
第二節 豎向規劃的技術規定
第三節 用地豎向規劃的設計方法
第四節 道路與廣場的豎向規劃
第五節 挖填方工程量的計算及土石方平衡
第十章 居住區規劃指標與規劃設計成果
第一節 居住區規劃指標
第二節 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內容與成果
第十一章 居住區的物業管理
第一節 物業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居住小區的物業管理
第三節 會所的經營和管理
第十二章 我國居住區規劃設計前瞻
第一節 影響我國居住區發展的十大因素
第二節 我國典型城市居住區實態調研與分析
第三節 居住區發展趨勢探討一——開放型結構模式
第四節 居住區發展趨勢探討二——適應
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居住模式
第五節 居住區發展趨勢探討三——適應于我國國情的居住區交通模式
參考文獻
附錄 城市規劃專業全國大學生設計競賽獲獎作品選
書摘插圖
第一章 居住區規劃設計概論
人類的居住形式經歷了數千年的漫長歲月,自從有城市的產生就有了城市住宅。開始時,它和城市中的其他房屋如作坊、酒館、客棧、商店等等混雜在一起。當城市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各類房屋的自由發展日益暴露出其明顯的缺陷時,住宅開始從綜合性的城市建筑群中逐步分離出來,單一地建在專門的地域上,產生了居住區。居住區及其規劃都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的,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的。
第一節 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居住區規劃設計的目標是在“以人為核心”的指導原則下,建立居住區不同功能同步運轉的機制;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建設文明、舒適、健康的居住區;以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保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綜合平衡與可持續發展。
居住區的發展包含了多方面的含義。充分地考慮如何適應與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建設居住區文明與居住區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務與管理機制,這些是居住區規劃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基本內容和發展原則。從總體上講,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居住的物質舒適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一、居住的物質舒適性
從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出發,居住區規劃應該充分考慮居住環境的舒適性。舒適性包括衛生、安全、方便、舒適。這是居住區舒適性的基本物質性內容。
?。ㄒ唬┬l生
衛生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生理健康衛生,如日照、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噪聲與空氣污染防治等。二是環境衛生,如垃圾收集、轉運及處理等。
1.空氣環境
它的含氧量、凈化程度首先取決于大環境的質量。在大環境的前提下,要求小環境達到基本的或更好的空氣質量環境。人均
公共綠地、人口密度、綠化率足保證小環境的規劃指標。
2.日照條件
根據所在地區和緯度的不同,陽光年照射時間及高度角也不同。居住區是人們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應該保證室內外的日光照射時間。因此保持居室日照標準和居住建筑日照間距是保證日照的主要規劃手段。
3.水環境
看了幾章節了,感覺很基礎,很好,理論結合實際,結合實例講解,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規劃,建筑行業的學學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