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平面布置設計是指整個工程的全部生產性
項目和輔助性項目的合理配置的設計,是具體體現“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一項關鍵性工作。因此,應在充分研究區域地形、工程地質、水文及氣象等資料的基礎上,對廠區建設作 出合理的整體布置。
一、總平面布置設計的內容
總平面布置設計一般是由設計單位會同廠方、勘測、施工等單位的人員,根據設計
任務書和工藝專業提出的工藝流程圖及總平面布置草圖進行的。
設計內容一般包括以下五方面:
1,廠區平面布置涉及廠區劃分,建、
構筑物的平面布置及其間距確定 等問題;
2,廠內、外運輸系統的合理組織涉及廠內外運輸方式的選擇,廠內外運輸系統的布置以及人流和貨流組織等問題;
3,廠區豎向布置涉及場地平整、廠區防洪、排水等問題;
4,廠區工程管線涉及地上、地下工程管線的綜合敷設和埋置間距、深度等問題;
5,廠區
綠化及環境衛生等。
為使總平面布置不致漏項,必須分項詳細列出各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名稱,如:按生產工藝流程要求的各生產車間,包括原材料倉庫、備料車間、冶煉車間“、三廢”治理車間、廢料堆場及成品倉庫等。
有關的輔助車間及輔助設施:
輔助車間:是指為生產服務的車間,如機修車間、電修車間、化驗室等;
動力設施:供給工廠用電、熱力、蒸氣、煤氣、壓縮空氣等的設施,如變電所、鍋爐房、空壓機房、煤氣發生站等;
運輸設施:包括運輸線路及運輸設備,如鐵路、無軌道路、汽車庫以及皮帶運輸機、斗式提升機、螺旋運輸機、吊車等各種運輸機械;
工程技術管線:包括供熱、供排水、供蒸氣、煤氣、壓縮空氣等的管線及
收塵用管道等。
行政福利設施及工廠綠化、美化設施,如辦公樓、
居住區、食堂、澡堂、醫院、學校、托兒所、娛樂場以及樹木花草、休息涼亭等。
對于具體冶煉廠而言,有的設施或車間可能合并,也可能增減,有的可積極參與社會統籌或與附近協作單位共建。
二、總平面布置設計的基本要求
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應力求使生產作業線通順、連續而短捷,避免主要作業線交叉往返。為此要利用工藝流程的順序布置各生產車間,主要輔助車間要和生產車間靠近,盡可能將工作性質、用電要求、貨運量及防火標準、衛生條件等類同的車間布置在同一地段內,配電站、變電站、空壓機房應布置在空氣清潔的地方;對于存儲量大的原料、燃料倉庫和堆放場地,在不影響其為相應部門服務的前提下,盡可能布置在工業場地的邊緣地帶,以利于與外部的鐵路、公路的銜接;要充分利用地形布置廠內運輸方式,盡可能做到物料運輸自流。
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總平面布置設計應符合防火、衛生、防爆、防震、防腐蝕等技術規范的要求。平面圖上要有風玫瑰圖(如圖),有關手冊中列有我國各主要城市的風玫瑰圖,在進行總平面布置設計時,要注意當地的主導風向及其影響(參見附錄六)。要將易燃物料堆場或倉庫及易燃、易爆車間布置在容易散發火花及有明火源車間的上風側,將產生有害氣體和煙塵的車間及存放有毒物質的倉庫,布置在廣區的邊緣和生活區的下風側;廠前區一般是工廠的行政管理、生產技術管理及生活福利的中心,應布置在主導風向的上風側。建(構)筑物之間的距離,要按日照、通風、防火、防震、防噪
冶煉廠廠址選擇和總平面布置設計
要求及節約用地的原則綜合考慮,應符合有關設計規范的要求。合理考慮高溫車間的建筑方位,在可能條件下,應使高溫車間的縱軸與夏季主導風向相垂直,如圖所示。除綜合治理“三廢”物質以外,還要注意將有污水、毒水排出的車間或設備布置在居住區和附近工廠的下游地區等。
圖風玫瑰圖圖建筑方位與風向關系圖滿足廠內外交通運輸及工程技術管線敷設的要求交通運輸是溝通工廠內外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要正確地選擇廠內外各種運輸方式,因地制宜地布置運輸系統。鐵路專用線和公路以及與外部鐵路和公路的連接應方便合理,并盡可能地縮短線路長度。
有色冶金工廠的人流和貨流線路分散而繁雜,在進行總平面布置時,應分清線路系統的主次關系,將主要運輸線路從廠后引入,人流線路從廠前進入。廠區主干道常設在廠區的主軸線上,通過廠前區和
城市道路相連,次干道主要是作為車間、倉庫、堆場、碼頭等相聯系的道路,輔助這是通往行人車輛較少的道路(如通往水泵站、總變電所等的道路)及消防道路等,車間引道是車間、倉庫等
出入口與主、次干道或輔助道相連接的道路。廠區主要干道應逕直而短捷,做到人貨分流,盡量減少人流和貨流線路的交叉,實在要交叉時,應設有緩沖地帶或設置安全設施。表為廠內道路的主要技術指標。廠內道路邊緣與相鄰建、構筑物的最小距離按表的規定采用。
有色冶金廠的工程技術管線相當復雜,種目繁多。在進行管道布置時,要因地制宜地選擇管線敷設方式,合理決定管線走向、間距、敷設寬度及豎向標高(如架空高度),正確處理管線與建(構)筑物、道路、鐵路等各種工程設施的相互關系,減少管線之間、管線與鐵路、公路、人行道之間交叉。
因地制宜,結合廠址的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條件進行
總圖布置,并切實注意節約用地,留有發展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