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疏散理論
?有機疏散理論(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是沙里寧(E.Saarinen)為緩解由于城市過分膨脹所產生的各種“弊病”而提出的關于城市發展及其布局結構的理論。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和未來》一書就詳盡地闡述了這一論理。
有機疏散的思想,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或技術性的指導方案,而是對城市的發展帶來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時期和同時代城市規劃學者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歐洲、美國一些城市發展中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與思考后得出的結果。
2?? 有機疏散理論要點沙里寧認為,一些大城市一邊向周圍迅速擴展,同時內部又出現他稱之為“瘤”的貧民窯,而貧民窯也在不斷蔓延,這說明了城市是一個不斷成長和變化的有機體。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緩慢過程,城市規劃是動態的。他認為對待城市的各種“弊病”就像對人體的各種病一樣。根治城市有些病靠吃藥,動點小手術是不行的,要動大手術,就是要從改變城市的形態和結構做起。
他用對生物和人體的認識來研究城市,認為城市由許多“細胞”組成。細胞間有一定的間隙,有機體通過不斷地細胞繁殖而逐漸生長,它的每一個細胞都向臨近的空間擴展,這種空間是預先留出來的供細胞繁殖之用,這種空間使有機體的生長具有靈活性,同時又能保護有機體。
他從生物的這種成長現象中受到啟示,認為有機疏散就是把擴大的城市范圍劃分為不同的集中點所使用的區域,這種區域內又可分成不同活動所需要的地段。他認為,由于城市的功能產生某種力量,而使城市具有一種膨脹的趨勢,當分散的離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時就會出現分散的現象。他認為,有機分散的過程如同緩慢、持續地進行的化學反應過程一樣。存在正反應和逆反應,通過這兩種作用,能逐漸把城市的紊亂狀態轉變為有序狀態。這兩種作用將在城市內部產生出對日?;顒拥墓δ苄约?,在這些集中點又產生有機的分散。他認為,街道交通擁擠對城市的影響與血液不暢對人體的影響一樣,主動脈、大靜脈等組成輸送大量物質的主要線路,毛細血管則起到了局部的輸送作用。輸送的原則是簡單明了的,輸送物直接送達目的地,并通過與它無關的其他器官,而且流通渠道的大小是根據運量的多少而定。按照這種原則,他認為,應該把聯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車道設在帶狀綠地系統中,也就是說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單獨的干線上,使其避免穿越和干擾住宅區等需要安靜的場所。他認為,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變成無秩序的集中,而他的思想可以把無秩序的集中變為有秩序的分散。
城 市與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樣,都是有機的集合體,因此,城市建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也與此相一致的,或者說,城市發展的原則是可以從與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導 出來的。在這樣的指導思想基礎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界歐洲城市和工業革命后的城市建設狀況,分析了有機城市的形成條件和在中世紀的表現及其形態,對現代 城市出現的衰敗的原因進行了揭示,從而提出了治理現代城市的衰敗、促進其發展的對策——進行全面的改建,這種改建應當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1)把衰敗地區中的各種活動,按照預定方案,轉移到適合于這些活動的地方去;(2)把騰出來的地區,按照預定方案,進行整頓,改作其他最適宜的用途;(3)保護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價值。因此,有 機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擁擠的區域,分解成為若干個集中單元,并把這些單元組織成為“在活動上相互關聯的確功能的集中點”。在這樣的意義上,構架 起了城市有機疏散的最顯著特點,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區,將分裂成一個一個的集鎮,它們彼此之間將用保護性的綠化地帶隔離開來。
要達到城市有機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來推進城市建設的開展,沙里寧在書中詳細地探討了城市發展思想、社會經濟狀況、土地問題、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參與和教育、城市設計等 方面的內容。針對于城市規劃的技術手段,他認為“對日?;顒舆M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對這些集中點進行有機的分散”這兩種組織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從 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須采用的兩種最主要的方法。因為,前一種方法能給城市的各個部分,帶來適于生活和安靜的居住條件,而后一種方法能給整個城市帶來 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任何的分散運動都尖當按照這兩種方法來進行,這樣,有機疏散才能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