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城市小游園建設管理提案的答復--鄭州2017年

小游園作為公園的補充,是“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每個游園面積不大,但離居民近,方便晨練、休閑和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深受市民喜愛。我市從2003年開啟大規模游園綠地建設以來,特色是近年來,市政府每年都把小游園建設作為“民生十件實事”項目內容,在中心城區建筑密集、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按照綠地服務半徑500米的原則,統一規劃布局,結合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產業結構調整和拆除違章、臨時建筑等,出臺有關政府,調動各區、辦事處、社區、企業建設游園的積極性,多方籌資,強力推進,市區每年平均新建游園20個左右,至2016年底市區共有游園綠地285個,面積近150公頃。
目前,在游園綠地建設中,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新區綠量大,老城區綠地少,三環路內由于建筑飽和度較高,公園游園數量偏少且分布不均,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不到要求;
二是建設工程項目對現有游園(包括道路綠化)沖擊較大,特別是市政道路拓寬,高架橋、地鐵等工程項目對街頭游園造成極大影響,據不完全統計,近年市政建設工程項目拆除占用游園達40余個。
這些問題,必須有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您的建議非常符合我市小游園建設管理的實際,針對性很強,對于推進市區小游園建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落實建議,我們研究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對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要求,按照《鄭州市綠地系統規劃》,做好覆蓋1000平方公里核心區和7446平方公里全市域的綠地系統概念性規劃,做好各類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好各類建設和改造項目的綠地率,劃定城市綠線,避免過度開發,為城市生態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在此基礎上分步實施,走規劃建綠的科學發展路子,避免臨時選址、臨時建設不足。二是結合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項目,通過拆遷建綠、拆違還綠、破硬增綠、增設花架花缽等形式,加強中心區、老城區等綠化薄弱地區的游園綠地建設和改造提升。三是積極拓展綠化空間,對邊角地、棄置地全部實施綠化,結合市政基礎設施積極開展墻體、屋頂、橋體、公交站點、停車場等立體空間綠化。
二、嚴格落實綠色圖章制定
綠色圖章制定就是要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各類建設項目必須按照規定的綠地率指標及要求,把綠化工作納入建設項目基本程序的措施,同時也是保證城市各類建設工程與其配套的綠化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已在審批階段實施了“綠色圖章”制定,市園林部門參與建設工程項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并聯審批,對建設工程項目綠化設計方案進行審核,確保綠地指標符合國家規定。在綠化工程項目驗收階段,積極與建設、房管等有關部門協調,介入綠化工程項目驗收環節,加大對房地產開發項目綠地建設的檢查力度,確保區主權集中綠地、綠地率達標,從源頭上控制小區(單位)無集中綠地、綠地不達標和標準不高的問題。
三、努力增加主城區游園綠地面積,實現500米綠地服務半徑要求
一是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盡快完成《鄭州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三年規劃》的編制和報批工作,按照規劃,有計劃的逐年實施中心城區游園綠地建設項目,均衡公共綠地布局。
二是結合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將小游園建設持續作為“民生十件實事”項目內容,持續發力,強力推進,每年市區新建游園不少于20個、每區不少于2個作為園林綠化硬指標實施考核評價,進一步調動區級建設積極性。
三是市政建設工程項目強化生態意識,嚴控占用游園綠地、遷移綠化,千方百計保護現有綠化成果。同時,建議在城市主干道兩側拆出的10畝以下地塊全部建成街頭綠地,不再進行其他項目建設。
四、加強城市游園綠地的精細化管理
對現有游園綠地,結合實際,進行更新改造和內涵提升,調整完善植物配置,健全園林基礎設施,提升文化內涵和景觀水平;做好已建成游園的養護管理,實施分級評價,借助公園廣場游園五星五級競賽活動,通過觀摩、評比、競賽等,示范帶動,進一步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真正營造精品、文化、內涵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