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考研(一個考華科初試過,復試被刷學姐的備考經驗)(轉)

心態:想好自己為什么考研,考研出來也是要工作的,如果為了拖延工作而考研的心態不是不可以,只是覺得讀完研還是沒個想法對長遠發展不大好。規劃的這一行 業就目前我的認識來看,高端的(大家都仰望的規劃師一類的)不管是收入和社會地位還是可以的。其次,規劃是一門大雜燴,多看點書多學點總感覺不僅僅是工作 上的充實,還會對生活增添很多色彩。比如就我喜歡的攝影、旅游和畫畫,就是這專業帶出來的??傊?,轉行不是不可以,如果選擇規劃,堅持一下辛苦一些人生也 還是很精彩的。
預備工作:
1、首先當然就是確定學校了,首先先根據自己決定考研所能騰出時間的長短,自己所能承受的壓力來判斷,考研就是一個體力加心理斗爭的過程,不過 先說一點,選擇一般般的學校也是會讓你大出血的。這里說的確定的學校主要是先把規劃類的學校盡量收集完整,然后看看各學校的教師風格、每年錄取比例、真題 等,看看你更擅長哪一類,據我所知天津大學和東南就很注重歷史類(文言文歷史啥一直不注重積累或者像我這種歷史白癡的就還是理智些吧= =),同濟的設計能力是大頭而且最近一直有精英化的趨勢選擇須謹慎,華中科技大的就是特別注重與注冊規劃師考試相結合,所以考華科的研究生也相當于為未來 考注規打基礎吧,至于內容和書本推薦后面再細講。
2、確定的選擇,最好是找到那里學校的在讀研究生,有老師理你就更好了,都沒有朋友同學聯系得上的厚些臉皮去人人網微博搜索關鍵字吧,社會學上說到世界上 的任何兩個人都可以通過七個人的關系聯系起來(這個理論我和同學以自己為實例深刻討論過,很神奇地覺得是真的?。?,所以找到目標的最新資源和人源很重要, 這涉及到你的復習重點和思維等等方面。找到了可靠的來源,就要收集歷年的真題(我找的是近十年的,如果很難找五年總能找得出的吧),每個學校都有可靠的參 考書目,那些書能收集也不要吝嗇了,總會用得上的,華科的話我還推薦注冊規劃師的考試專用書,計劃出版社的一共六本,正版似乎很脫銷,去淘寶也還是有 的~!
3、感情問題要處理好。個人覺得,如果當你決定考研還有一年就要進考場了的時候,還是不要開始一段新的感情了吧。樓主就是個悲劇的例子啊,雖然樓主活得灑 脫,覺得感情上就該來了擋不住,非常霸氣地在七月份答應某人,后面面臨的就是一起復習又要互相磨合適應的日子,最后居然被甩了啊啊啊,悲痛之余自己做的選 擇也只能自己承受。當然這么說也不是怪他什么的,感情的東西不像親人父母,沒有選擇權,既然談了后面絕得別人不好那也是自己選擇的,頂多總結一下自己做得 不好的,埋怨一下自己這次運氣不夠好眼光不夠罷了,也絕對不會放棄對感情的美好追逐和向往的,嗯哼~!說著說著有點跑題了,總之,樓主以個人血一般的教訓 來告訴大家新的感情還是放一放吧,你想啊也就一年而已嘛,真要在一起也不急于這一年吧,考完當天在一起也是很有紀念意義的不是?如果是一直談過來的,大學 感情不容易滴要好好珍惜和打理,在決定考研之前雙方要明確好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分配,至于怎么分配,個人覺得看一個禮拜的書玩一天挺合理的,就當放松。細節 和需要遵守的原則還是要雙方討論達成一致(比如不能有節必過,各種約會項目還是能少則少吧,考完還有時間玩的,相信我),這樣才不會在備考煩躁和緊張時影 響到。
開始備考:
1、剛開始會覺得這么多書,大學期間又上過一些,很多東西學過做過設計這里好像懂又好像不懂的,這時候一定要拿出規劃的思想來,做好規劃是第一 步。我個人的做法是先把收集到的真題給過一遍,所謂的過一遍就是你啥書都不看的狀態下就當考試一樣地做題,做完以后就可以對這個學校出的題目和類型,以及 側重點有個基礎的認識,我當時還把各個知識點給歸類起來,比如歷史類、法規類、總規類、詳規類、市政類……,這么歸類就可以從數據中看出歷年的題目變化趨 勢以及考題的重點,對人有人說重點是不行的,我也覺得這話對頭,因為考研不可能都出大眾主流題看不全是不可能有競爭優勢的,這里說的是起步,起步階段得先 把重點給抓了不是。(哦,這里還有一點,就是對學校導師們的簡歷和工作也收集一下,比如那個學校都沒有哪個老師是研究歷史和對文化保護不大有研究和成果 的,歷史那塊可以看看規劃史綱了解主流的大概東西就足夠了,其他方面大家自行推敲吧。)
2、抓了重點以后就把學校列出的參考書目以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給整理,據我和周圍人的經驗資料是看不完的,所以得選對了。這里就要用到之前準備階段搜集的 物質資源和個人資源,這些東西就得靠你自己了,至于趨勢和信心的準確性我只能說希望你是lucky的一個(當時我就找到一個華科的學長,自己不報班7月暑 假開始正式復習考上的給力熱心人士)。接下來就可以根據的篩選的資料和內容進行一個規劃。
3、前面的一二點大多是講專業課的,這里就說一下四科的均衡性。我個人政治覺悟低,英語基礎弱(也不知道考研時候怎么這么豪情壯志~),所以統統報了班, 政治受感情影響說實話只看了一遍半,不過考試也有差不多70,算是成果產出率最高的了。英語的基本沒做過模擬題,報了一個新東方英語沖刺班,十套真題目也 只做了一遍半,考試的時候是47分,差自主劃線50分三分吧,當時好像也有說是45的我也沒去關注了??傊?,通過個人經驗看來,政治是不恐怖的,英語也是 有方法的。
政治的話暑假7月份可以開始看,就不用理解,當看小說一樣瀏覽,知道它說什么就可以了,比如黑格爾是唯心的你記住就行,就不要去探究他為什么是唯心的, 出題目的師太們也知道我們沒那政治細胞好不~~~一個月可以把政治的過一遍,之后的速度是半個月一遍~看了三遍也就是八月結束了,再做模擬題和真題,總 之,以考試大綱為主~不懂的題目記住就行,不用思考。。。很多人就這么考考出了79多80的~!這些都是我在十月多才懂得的,資料收集階段都邊顧著學校資 料和真題還邊被撩約會去了,你們知道了要好好珍惜啊~(淚奔ing~)。之后可以報一個沖刺班,那種押題的,個人覺得還挺有效果??戳诉@段話,政治的總結 就是多看多背,準備考了就多關注押題之類的資料就差不多了。
英語的話,剛開始看像看天書,因為對很多科技的專業詞匯平時都不接觸的,所以英語一開始從背單詞起吧。我用的是拓詞,當時跟個朋友互相比賽效果還是可以 的。也可以去買那些詞匯本,最好是按照詞頻高低的亂序排版,這樣不會一直a開頭,而且從大眾的開始抓會進步得快,有了效果學下去就會有信心。單詞可以從開 春3,4月份開始背了,單詞要堅持背到最后一個月。然后從放假開始就可以開始做真題,做題之前多去網上的微博啊,豆瓣啊各種網站收集考研英語的攻略,這里 我就不多啰嗦了,不然都不知道寫到什么時候才寫得完。做真題最主要的就是做完對答案,然后開始查單詞,真題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做,做熟悉就差不多了。開始看 為什么自己選錯,每一個選項都有原因和來源,找對地方和方法,有單詞基礎,60多分應該不難的。這個靠自己基礎和努力,堅持就是勝利。你看我這種四級都低 空飛過,蹉跎了五年,做真題一遍半都能靠近自主劃線的,你還有什么好顧慮。。。
4.最后是專業課和快題。專業課的前期在一二點做出了,接下來就盡情地看吧,用理解的眼光去看,當時我把規劃、實物、法規分三本筆記本,根據看到的和做題 的自己整理內容,到后面的一個兩個月就只看筆記差不多了。當時復習的主要依賴注規的參考資料,就邊看邊做,不懂的就畫圈,多跟朋友討論。有時候規劃的答案 沒有唯一標準,所以有時候找到靠譜的人或者老師來問是比較好的。7月份開始看書的話可能時間會緊一些,華科的原理普遍分數都低,所以要好好看,能得個 120就已經很厲害了。一個月看一遍的速度,配合做題差不多了(當然我是兩個月一遍,所以分數低是合理的,這個速度和做題方法是那位學長分享的)。其實華 科很多題目都是從注規里面出的啊,大家考華科要好好看注規的練習題。華科考的東西比較中規中矩也比較細致,所以對于一些什么水管的管徑啊,道路的坡度范圍 之類的也要用本子自己整理記一下。其他學校的我就不大清楚,總之了解出題風格也很重要哦。
接下來是快題,練習之前最好是先把一些快題的書來找來,至少兩三本都是畫規劃,建筑景觀類的就算了。里面應該包括城市中心設計、小區、商業居住混、工廠、 校園等等,這樣你手上能用的資料才算基本夠用。從7月份開始一周一次的速度練習,可以和研友規定畫快題的時間,這樣有促進也不至于自己偷懶,其次剛開始畫 也要看著時間逼著自己畫出來,一開始實在不行就先把線稿給畫完,之后再增加速度。圖紙的第一要求就是完整,基本的要畫完:總平、分析圖(至少三個:分區、 交通、景觀)、設計說明。一般做快題先讀題,知道要畫什么了以后就邊想邊擴地形。設計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分區,然后建筑形式和布置,其次交通,最后景觀依據 建筑形態而設計,不要為了一個景觀去犧牲合理的組織形式,這種花哨的做法老師一看就能看出來好不。在畫快題的過程中,個人的感覺是先把書本的設計給看一 下,特別是有同一題目不通成果的,自己拿個本子在讀完題目自己畫下基本的分區和交通,然后再看看書上的人怎么畫,別人好的和不好的在哪里,我需要學習的地 方在哪,這樣每看一次快題都會有所收獲,做到圖紙上能夠體現有規劃的思想。然后一些基本的標示要積累,比如400m和200m的跑道尺寸、菜市場的畫法、 公交站點的標示方法等等,我的做法是邊看書邊畫,題目或者網上能收集到的信息都用本子記下來。這樣日積月累,你的快題基礎儲備以及規劃的設計思想就能慢慢 實現。我算是零基礎畫A1的快題了,練了一段時間后感覺還是學會很多東西,包括去設計院應聘的時候畫快題也表示比別人有信心哦~還有快題的顏色個人覺得最 好不要超過8種了,綠色四種,共建和鋪地等四種差不多了,練到10月底要有自己的風格。在分析圖上的話盡量配色好看,圈圈泡泡新穎美觀可以加分哦~ 好了,洋洋灑灑居然寫了那么多,雖然自己考研的過程是辛苦的,還伴隨的情感的疼痛,可是還是一個很不錯的經歷啊,學到好多東西也認識了很多研友,就當是一 個人生的良性積累。在剛剛開始決定考研的時候找資料也很迷茫,還是靠著前輩們的經驗之談和分享的資料慢慢成長的,所以趁著所長不在就趕緊把個人經歷 share了吧。寫的時候沒有太注意打草稿想到啥就寫啥可能會有點亂,只希望能夠給你們一些幫助,在考研的路途上有個清醒的認識,并且能夠順利去到自己想 去的學校~bless
本文轉自百度貼吧,原文作者不可考。。。